新篇|金日光教授:(十)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?
金日光语录

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·十
中医“左心右肺”诊断的到底是什么?
破译“左心右肺”,“天人相应”的九宫模型给出了答案

引言
近期,在公众号文章《八》(新篇|金日光教授:(八)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?)和《九》(新篇|金日光教授:(九)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?)发布后,许多年轻的中医爱好者提出了一个经典的疑问:中医诊脉时,两手寸口关尺的脏腑排布——左手为心、肝、肾,右手为肺、脾、肾(命门)。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?特别是“左心右肺”的定位,为何如此安排,实在难以理解。
这确实是一个难以仅从脏腑生理功能层面完美解答的难题。
当年冯理达院长也曾就《黄帝内经》中“左升右降”的理论提过类似疑问,钱老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,并嘱托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就此展开探索。
当年北化大的研究,参考了钱老提出的Tesla宇宙常数963,并尝试构建出了963九宫模型图。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:人体是一个微观宇宙,能量运行规律与宏观宇宙的方位、时序保持着同步。

模型中,数字不仅代表方位,也蕴含了能量位阶,展现了能量从肾(1)出发,分左右两路上升,最终汇于心(9)的过程。
左侧路径: 1 → 4 → 7 → 8 → 9
右侧路径: 9 → 6 → 3 → 2 → 1
进一步观察这个九宫图可以发现以下信息:

如果单纯从脏腑间的“气机升降”或“功能接力”角度去解释,确实不能触及问题根本,也无法通达深邃、具象的宇宙时空模型。
当年北化大的研究,基于特斯拉常数对《黄帝内经》理论的阐释,将人体的左右与天地的方位、能量的流转(如日升月落)进行精确对应,从而将“天人相应”的整体观念更清晰地呈现出来。
具体来看,面朝南方时,人会成为与天地同频的能量接收与转化器。
左手为东:太阳从东方升起(东/肝),带来生发、温暖与光明。这恰好对应了肝木的生发之气,是生命能量“升”的起点。因此,左手的脉象也对应向上的升发之力。
右手为西:太阳向西方落下(西/肺),气息变得收敛、清凉与沉降。这完美对应了肺金的肃降之气。右手的脉象也确实对应向下的肃降之力。
在这个宇宙能量场模型中,“左心右肺”的脉诊布局不仅是脏腑功能的简单对应,也得到了一个基于空间方位的、直观的动态解释。
核心逻辑:左侧,对应宇宙的东方,是能量升起、生发的地方,如同太阳东升。
能量轨迹:在这个模型中,左手的路径对应完整的“升发之路”,始于代表生命本源的肾水(1),经由东方肝木(7)的催化与推动,最终在南方抵达能量的顶峰——心火(9)。
因此,尽管心的解剖位置在胸腔中部,但在脉诊中,我们将“心”的脉位定在左手寸部,背后的深意在于,监测整条“升发”之路的最终成果。
诊左寸,不仅是看心本身,更是看肾水是否充足、肝木的生发是否顺畅,最终能否成功将能量推向顶峰。
核心逻辑:右侧,对应宇宙的西方,是能量收敛、沉降的地方,如同日落西山。
能量轨迹:与左手相反,右手的能量路径是“肃降之路”,从能量顶峰的心火(9)开始,由西方肺金(6)执行收敛与下降的功能,最终能量回归生命本源的肾水(1),完成一个循环,为下一次升发积蓄力量。
我们将“肺”的脉位定在右手寸部,是因为肺是这个“肃降”过程的启动开关和关键调控者。
诊右寸,我们判断的是能量能否从顶峰平稳回落,肺的收敛功能是否正常,以确保能量能够有效回收与储藏。

图片来源:sohu
至此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解释路径的根本不同。
旧视角:传统的解释更侧重于人体内部的“功能流”,将气的运行看作是脏腑间的接力,即心→肺→肝→脾→左肾→右命门肾。但,这些理论始终难以解释,为何寸口脉诊要采用“左心右肺”这样一个严格的空间方位布局。
新视角:963九宫模型提供了一个升维的视角,它将人体视作微观宇宙,解析如何在空间方位上,与宏观宇宙的能量流转规律(如太阳东升西降),实现同频共振。
“左心右肺”的布局,指代的是它们在人体能量循环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与空间定位。
归根结底,人体这套精密的能量循环系统,本身就被设计成“面南而立、与天地同步”的微观宇宙模型:
左边如日之东升,右边如日之西落
这段基于963九宫模型的“左心右肺”阐释,在当年由我代表北京化工大学进行汇报时,曾得到了包括钱学森先生在内各位的认可与赞同。
常州《黄帝内经》当代科学解读馆
主持人:金日光
2025年11月10日






